寒气、痰湿和瘀血,这可能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名词。平常门诊也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:明明没干什么,却总觉得身体沉重、怕冷、手脚冰凉,或者身上某个地方总是隐隐作痛。这很可能就是寒气、痰湿或瘀血在作怪!
咱们先做个简单的自测:
如果你特别怕冷,夏天都不敢吹空调,一吃凉的准拉肚子,那多半是寒气重;要是总觉得身体沉甸甸的,嗓子老有痰,脸上油光满面,减肥特别难,这可能是痰湿在作祟;要是经常这儿疼那儿疼的,疼起来像针扎一样,或者身上总是容易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,那很可能是有瘀血了。
今天给大家推荐三个穴位,我们有时间的话艾灸一下这三个穴位,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三个"清洁工",专门负责清理这些"寒、痰、湿"。
第一个:丰隆穴——痰湿的克星
这个穴位在小腿外侧,找起来特别简单,我们沿着外踝尖往上量大概8寸,差不多就是小腿中间偏上的位置就是丰隆穴。这可是中医里的“祛痰要穴”,就像是身体的"除湿器",能把痰湿一点点化掉。
像平常门诊上很多人整天觉得嗓子有痰,咳又咳不出来,肚子还特别大。我们就给他灸这个穴位,配合喝点陈皮水,坚持一段时间就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,裤子都松了一圈。
第二个:命门穴——驱寒的小火炉
这个穴位在后腰正中间,跟肚脐眼正对着的位置。这可是咱们身体的"阳气总开关"!艾灸这里,就像在身体里点了一把火,能把寒气一点点逼出去。
记得有个小伙子来找我看病,20多岁就特别怕冷,夏天都得穿长袖。我让他坚持灸这个穴位,而且是切一块儿硬币大小的生姜,在生姜上扎几个小洞洞,然后隔着生姜片灸,坚持了几个月的时间,现在他终于能跟正常人一样穿短袖了。
第三个:膈俞穴——化瘀的清道夫
这个穴位在背部,第七胸椎旁边。这可是活血化瘀的"专家"!艾灸这里,就像给淤堵的血管做了个“疏通spa”。
像门诊上经常有疼痛的病人,身上到处疼,我们就给她灸这个穴位,配合着点刺放个血,或者喝点玫瑰花茶,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感觉疼痛减轻了,而且气色好多了。
艾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,最好是在早上的9点到11点艾灸,这个时候阳气旺。晚上9点以后就不要再艾灸了,容易睡不着觉。另外灸的时候要注意避风避寒,灸完后2小时内别碰冷水,也别马上洗澡;孕妇、发烧的人、皮肤有伤口的地方就不要灸了。
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大家如果有身体不适,不要盲目用药,请及时线下就医,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调理,我是中医李梦阳。